大象的眼淚,套著書名,我們會想說,這是一本跟大象有關的小說。
而其實,又不盡然。

這是本用「倒敘法」的方式呈現的小書。以一個曾經是馬戲團裡的獸醫,到如今九十幾歲的安養院老翁的眼去看這故事。
裡面談及到不少在人們眼前呈現的快樂、歡笑馬戲團,私底下卻是個骯髒、醜惡的環境。

如同我ㄧ開始所說,這是本該跟大象有關的書,卻又不盡然。
或許說,為什麼是大象的眼淚!?
在看完此書後的兩天,我想我知道理由了。

因為,這是本從大象眼中所看到的人們世界,醜陋不甘的人們。
而又為什麼是眼淚?!
因為,他難過這一切。這隻大象,並不如其他人所想的愚笨,他一直都知道,一直都已「大象」這個身份,成功的成為觀看人們的所作所為的旁觀者。
最後,他做出了他的決定,豪不猶豫的斬除。
或許,這是他給人們的一個懲罰,也在同時間,我才赫然發現,他,身為「大象」也有辨認是與非、對與錯之能力。

人們的世界是醜陋的,歡樂的馬戲團也是醜陋的。
與其說我們不知道,不如說,我們忽略這層面的醜陋,忽略我們該去注意的負面,只為正面的一方拍手鼓勵。

老實說,這樣的心得,不代表我就真的很能了解作者到底想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
這些心得,都只是個人的心得。到底事實為何,我也不知道。

若問我喜不喜歡這本書,我只會說,這是本很容易閱讀的小說,但是,這也並不預期的好看、讓人欣賞。
或許,這也是中了「風之影」之咒吧~ (詳情請看【The Da Vinci Code * 達文西密碼】)



(以下摘自:網路博客來)

作者:莎拉.格魯恩
原文作者:Sara Gruen
譯者:謝佳真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15日

總是不太想提那段日子所發生的事,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會這樣。在幾個馬戲團工作了將近七年;我想沒有比這個話題更可以增添聊天的豐富度了。

其實我知道原因:我始終沒有把握,怕說溜嘴。我明白守密有多重要,而我也守住了,直到故事的主角永遠地離開後,我仍繼續保守秘密。

七十年來,我從不曾透露過隻字片語。

1930年代隨車巡迴演出的馬戲團,搖搖晃晃駛進美國偏遠小鎮,帶來歡欣鼓舞的過節氣氛,鐵路支道上海報告示的是精彩的表演。台前,馬戲團讓夢想飛翔;台後,表演的畸形人,即使互相取暖,也是流離失所的開始。

雅各進入馬戲團時是他最悲慘的時候,身無分文且父母雙亡的他,直到搭上這輛列車才有轉機。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初期,二流馬戲團的成員只能以團為家,工人們領不到薪餉是常有的事。馬戲團明星瑪蓮娜的加入,是因為錯愛外表英俊、內心卻極為殘暴的馬戲團經理;大象蘿西的出現,是因為眾所期待她能帶來新表演,成為馬戲團的救星。前途渺茫的兩人一象互愛互信,情感真摯動人。

隨著書頁翻飛,舊時代的馬戲團氛圍躍然紙上。作者巧妙以馬戲團軼史為軸,刻畫不變的人性,虛實交疊,為馬戲團寫下新的傳奇。



(以下摘自:網路大象的眼淚心得 - http://tw.myblog.yahoo.com/jw!xNuHh3OCGRBlewAjCfux/article?mid=409&prev=410&next=408

    《大象的眼淚》一書獲得2006年鵝毛筆獎年度風雲書、最佳小說提名,也得到書評、讀者肯定,就故事性而言,可能和半紀實、半虛構的寫作方式有關。此書甫一出版,我就拿起來翻閱,少了過度期待,和《追風箏的孩子》相較,我反而比較喜歡《大象的眼淚》。

    馬戲團應該是熱鬧歡樂的,幕後竟是和一些電影中呈現戲班子下戲後的悲悽沉默一樣,侏儒、酒鬼、畸型人的命運和動物一樣多舛,人怕糧盡、被丟下疾駛的火車、怕動物逃竄,然而這些動物更怕人類讓牠們受罰、挨餓、工時過常,觀眾目睹的快意是從低層工人、動物的被剝削而來,這些人和這些動物一樣,都是被關在牢籠裡的奴役,為剝削者賣命,因此書看到的不是馬戲團上台表演的芬彩,而是無名工人和動物的哀鳴。

    「你會為誰守密七十年?」是此書的特點,在追尋答案前,可不要翻到最後去看看結局,會削弱部分的閱讀樂趣,然而最後的照片與敘述真的很神奇。最近閱讀的幾本書都將照片置於後,這些照片增加了小說的真實度,讓小說不再是文學與通俗間的打轉,而是琢磨後的真實亮度,就這點,我不覺得小說只是虛構休閒讀物而已,一些可能發生的、曾經發生的都在小說中透露,怎能不視小說不是一種警語。

    此書用「倒敘法」,用一位九十或九十三歲的老人和一位父母雙亡的康乃爾大學獸醫系學生的兩段式交錯,老人回憶他在父母死後進入馬戲團工作的往事,見到馬戲團無用即丟的殘酷現實,金錢與觀眾多寡至上的馬戲團老闆、脾氣喜怒無常的經理、美麗的情人瑪蓮娜,以及需要波蘭語才肯聽從指揮的大象蘿西,歲月的回顧交錯,像是《時空旅人之妻》與《追風箏的孩子》的結合,情感與回憶並濟,對於瑪蓮娜和大象蘿西的深情是類似的,大象蘿西所受的皮肉之苦如同瑪蓮娜忍受丈夫的暴躁善變,解救大象蘿西等同解救瑪蓮娜,解救瑪蓮娜等同救贖自己。

    為大象守密聽起來不可思議,動物傷害甚至殺死人類的命運不是處死就是安樂死,這在小說中也不是一項極大的爭議,然而男主角為何為一頭大象守密七十年之久?原因不只是男主角雅各對大象蘿西的憐愛、對馬戲團經理的痛惡,還包藏對情人瑪蓮娜的體貼,瑪蓮娜不希望知道事實,或是不願接受實情也罷,男主角雅各表達情愛的方法就是讓瑪蓮娜不會心存芥蒂,面臨照顧殺人動物的處境,更深一層,是對大象蘿西代替瑪蓮娜動手的徹底諒解,她們似乎心意相通,對雅各來說,她們的角色是重疊的,同樣是被喜則饌養、怒則責斥的受害者,作者是將女人和大象做了角色上的連結。

    最後雅各的選擇出乎讀者意料,是懷念還是懺悔?就由讀者自己判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